• 产品
  • 供应商
  • CAS号
  • 采购
  • 资讯
  • 会展活动

热搜关键词: 氨苄西林 邻苯二甲醛 甜菊糖甙 通心络 甘露醇价格 >>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主编视角 >> 《中国生物类似药专家共识》发布! 我国近年来多项政策鼓励生物类似药研发

《中国生物类似药专家共识》发布! 我国近年来多项政策鼓励生物类似药研发

https://www.cphi.cn   2020-05-20 10:51 来源:CPhI制药在线 作者:小饼

为了规范我国生物类似药的临床用药,帮助医疗专业人士及公众对生物类似药概念的正确认识,首部《中国生物类似药专家共识》发布,我们一起来看下都有哪些重点内容。

       生物类似药

       生物药即生物技术药,主要分为重组蛋白质药物、重组多肽药物、重组DNA药以及干细胞治疗药等,生物药因其明确的疗效优势而畅销全球。然而生物药动辄高昂的价格,又让患者不堪重负。生物类似药的上市打破了生物药市场垄断的格局,在确保与参照药效等同、安全性相似的前提下,在价格方面更加亲民,降低了患者支付负担。

       2019年是中国生物类似药的元年。在2月25日,NMPA批准了复宏汉霖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汉利康®)的上市,该药是复宏汉霖旗下自主研发的首个单抗药物,也是首个中国"国产"生物类似药。之后,百奥泰生物研制的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格乐立®)、海正药业研制的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安健宁®)和齐鲁制药研制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安可达®)均在2019年11月7日、12月6日、12月9日先后获批上市。这也标志着中国在2019年在生物类似药领域迎来了突破性的进展。

       为了规范我国生物类似药的临床用药,帮助医疗专业人士及公众对生物类似药概念的正确认识,首部《中国生物类似药专家共识》发布,我们一起来看下都有哪些重点内容。

       生物类似药与参照药之间的差异被严格控制

       生物类似药,也被称为生物仿制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随着原研生物药专利到期及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原研生物药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基础的生物类似药的研发,有助于提高生物药的可及性和降低价格,满足群众用药需求。

       我国在研的生物类似药的靶点主要包括CD20、EFGR、VEGF、TNF、RANKL和HER2。涉及包括阿达木单抗、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地舒单抗、非格司亭、培非格司亭、雷珠单抗、甘精胰岛素、奥马珠单抗等近50个原研药物。

       生物类似药的差异性被严格限制,但是由于生物药的自然变异性和复杂的生产工艺,导致生物类似药与参照药只能做到高度相似,两者的允许差异范围与参照药批次间允许的差异范围相同。

       生物类似药和参照药疗效等同、安全性相似,临床上可以替代使用

       参照药已在国内获批多个适应症的,如果候选药通过比对研究证实了与参照药临床相似,可以考虑外推至参照药的其他适应症。适应症外推需根据品种特点和相似性研究数据的充分性个案化考虑。

       过去十年,在欧盟的安全监控系统中尚未发现生物类似药与参照药之间存在不良反应性质、严重程度或发生频率的差别。相关上市前和上市后研究显示,生物类似药的安全性与其参照药类似,且生物类似药在外推适应症中使用的安全性与参照药类似。因此,生物类似药在安全性方面,包括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免疫原性及外推适应症等,与参照药相似,可以被安全地用于临床实践。

       而药物转换是指由处方医生决定将一种药物转换为另一种治疗用途相同的药物。目前临床医师对生物类似药的转换主要有生物类似药和参照药之间的转换、生物类似药之间的转换两方面,其中生物类似药与参照药之间的转换较多见。相关研究表明从参照药转换到对应的生物类似药不会产生任何新的安全性事件。基于国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对临床转换暂无具体规定,参考国外其他国家的规定,建议主要由临床医生根据临床实际决定,但需要与患者做好知情协商。

       关于生物类似药的临床使用,该共识最终达成了三个核心共识:生物类似药与参照药疗效等同、安全性相似,临床上可以替代使用;根据适应症外推原则,生物类似药可获得参照药其他具有相同作用机制的适应症;对于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由参照药转换成生物类似药,这样做是安全有效的。

       总之,《中国生物类似药专家共识》的发布,有助于推动中国生物类似药的发展、提高患者的可愈可及性,并降低费用。

       近年来,我国制定和颁布的多项鼓励生物类似药研发的相关政策

       2015年3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发布了《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首次明确了生物类似药的定义,提出了生物类似药研发和评价的基本原则,对生物类似药的药学、非临床和临床研究和评价等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进一步规范此类药物的研发,提高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控制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6年7月,《 注册管理办法(修订稿)》进一步规范了生物类似药的概念,严格了生物类似药的审批标准。

       2017年3月,国家药典委员会发布关于对"生物制品通用名命名原则规程"征求意见的通知,规范生物制品通用名方法,生物类似药命名和原研无区别。我国生物类似药管理逐步走向正轨,未来类似的单抗药物须以生物类似药申报,很难再以新药申报的方式获批,提高了单抗研发的壁垒,本次命名原则规程是对这一政策导向的细则。

       2017年7月,CDE发布关于"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临床研究设计及审评的考虑"征求意见通知,这是首次基于单品种研发制定审评要点。

       2017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再一次明确提出支持生物类似药发展。

       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政策再度支持创新药,同时明确首家生物类似药为高端药品。鼓励市场潜力大、临床价值高的专利到期,首家化学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的开发及产业化。

       这些政策的陆续出台,为生物类似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于我国生物类似药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虽然在生物类似药的全球舞台上稍显"迟到",但这种后发奋进同时也是一个优势,因为监管机构政策尺度、环境和产业链上下游参与者都将受益于欧美日韩同行的经验。国产药物的研发,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这些政策的相继发布以及注册审批路径日趋明朗毫无疑问为生物类似药的成功上市提供了必要条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国生物类似药市场规模有望呈现爆发式增长,迎来"黄金时代"。

       参考文献:

       1.《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5).

       2.中国生物类似药专家共识发布会.

       3. The safety of emerging biosimilar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Expert Opin Drug Saf.

       4. Post-marketing study of biosimilar infliximab (CT-P13) to evaluate its safety and efficacy in Korea. Exper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5.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o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fliximab biosimilars: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e PROSIT-BIO cohort of the IG-IBD.

       6.https://www.biosimilardevelopment.com/doc/the-progress-and-pitfalls-of-global-biosimilar-development-0001.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市场动态更多 >>
主编视角更多 >>
热门标签更多

投稿合作联系方式: Kelly.Xiao@imsinoexpo.com 021-33392297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355号城开国际大厦7-8楼 200030

CPHI 网上贸易平台: CPHI.cn| Pharmasources.com| CPHI-Online.com
客服热线:  86-400 610 1188 (周一至周五 9: 00-18: 00)